似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喜歡恐龍。筆者當時也被這種龐大、久遠、并且已經滅絕的物種深深吸引著。當時最喜歡的是馬門溪龍,應為它足夠龐大而且溫和。
我們都知道恐龍是卵生動物,科學家也發(fā)掘出很多恐龍蛋的化石??赡阒绬幔吭诤荛L一段時間內科學家都“沒有”發(fā)掘出幼年恐龍的化石。
那么幼年恐龍到哪里去了呢?
1970年一些科學家開始研究原因提出各種假設,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仍不斷的為他們發(fā)現(xiàn)的每一種恐龍化石命名。直到1975年生物學家彼得.道森才對這個問題做出了解答。
他提出了一個假設:恐龍從幼年到成年會發(fā)生形態(tài)的變化。
就拿我們都熟悉的三角龍來說
有圖片中的6個恐龍頭骨只有e第五個被叫做三角龍其他五個都各有自己的名字。但其實他們都是三角龍在不同成長階段的不同形態(tài)。
因此,小恐龍的“失蹤迷案”就這樣被解決了。
讓我們默哀三秒鐘,因為我們曾經發(fā)現(xiàn)的至少三分之一的恐龍從未存在過,它們都只是其他一些恐龍的不同成長形態(tài)。
長久以來人們?yōu)槭裁磿高@樣的錯誤呢?
因為我們總是傾向于我們所尋找的東西這是一個好事能夠令我們的注意力更集中,同樣這也是一個壞事因為他可能會阻止我們發(fā)現(xiàn)新的發(fā)現(xiàn),也會阻止我們糾正貫以為常的錯誤。
科學家們執(zhí)著于尋找新的更大的恐龍化石傾向于發(fā)現(xiàn)不同恐龍化石的不同卻忽視了顯而易見的真相。
高強度運用理性思維分析事物的科學家都會陷入這種理性偏見,那么每日蠅營狗茍平凡的我們呢?
© 2018-2025 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蜀ICP備18023866號-1 技術支持:四川百信智創(chuàng)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網安備51030002000230號